• 慢一点没关系,做好品牌才能发展和传承
  • 2016-10-21 编辑:SuperUser Account
  • 目前长租公寓行业蓬勃发展,在中国房价高企,去库存,租房刚需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长租公寓行业正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万亿海洋”的宏伟景象。各行业人士的登场更是为其造足了势头,而“它”也正用惊人的扩张速度在这幅宏伟巨制上为大家勾勒出更为壮阔的盛景。
     
    2012年到2016年期间,各风险资本的不断进驻为长租公寓行业增添了不少活力,其总投资规模近40亿人民币,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统计:

    近几年一些品牌公寓的融资情况(数据来源网络)

    长租公寓的火热兴起不过也就近几年的事,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该行业的融资已是如火如荼的景象。资本方的进驻、互联网、物联网的叠加,品牌公寓所宣传的社区、服务、体验、O2O等热搜词占据了头条,但是从长租公寓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同质化程度越来越深,租户们在面对这些噱头的时候已眼花缭乱。但是现实终归是现实,长租公寓的线下服务着实让人失望,经过无数用户的真实体验,各种吐槽数不胜数,最最典型的就是“YOU+照片门事件”,所以说长租公寓的发展虽然百花齐放,但是却“乱象丛生”。
     
    多数品牌公寓的运营还是没能摆脱传统中介的影子,所谓的“品牌”只是一味的融资、跑马圈地、扩张市场。虽然说长租市场房源很重要,但是分秒必争的圈地拿房真的是好事吗?长租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下面这几个问题的话,那这个前景就未必“光明”了。

    一、大量资本投入,竞争加大,房源抢占形成恶意竞争
    目前长租市场已进入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无数资本的进入不可避免的加剧了竞争,房源的收拿价格被无形抬高了许多。本来1.5元/平米的收房价格,但是现在却要2元/平米的拿来,这期间的成本差额有多大不言而喻。

    二、重资产经营,无限扩张,资金回流慢
    长租市场虽然不能算房地产,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还是重资产行业,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都意味着前期将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品牌公寓需要进行融资的根本原因。但是长租公寓本身并不成熟,未必能很快的适应市场,大量资本的投入只会让企业负担加重,一旦房源达到规模数量,而空置率又不能稳定在一定低水平,那么现金流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三、运营模式同质化,传统中介模式普遍存在
    目前不管是中介出身的链家、丁丁租房还是创业起家的魔方、青客、蘑菇公寓,他们都在主打用户体验、标准化管理、社交社区,互联网O2O服务。但是从运营模式上来看他们并没有将互联网O2O的服务延伸开来,传统中介租房的影子还是随时可见;再从用户反馈上来说,多数品牌公寓的房间只能说是网上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四、减少开支、控制成本、品质下降       
    从今年以来,长租市场的融资热浪似乎已经渐渐平息,新的一波资本进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启。众多品牌公寓“跑马圈地”的运营模式弊端也浮出了水面,由于资本的大量沉淀,很多品牌公寓为了控制成本已开始弱化了人工服务和房间品质,更有相关行业人士爆料某品牌公寓已经开始拖欠员工提成了。品牌公寓如果没有管理和服务的输入,又将如何输出自己的品牌?
     
    从上面几点来看,资金的投入并不能解决长租市场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2015年下半年这种局势已逐渐凸显,投资者们大概也已开始思考,但无奈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就拿青客来说,他们目前的体量达到了35000余间,但是传言说其空置率已经很高很高了,目前他们也确实没有再继续拿房。可见长租公寓的发展并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

    长租公寓目前还是重资产经营模式,为资金驱动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沉淀的数量越大,那么面对的现金流压力也就越大。融资会带来一定的发展助力,但是品牌公寓要做的是区别于二房东,在输入资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输出品牌,这就好比一个人吃了很多的美食,如果不运动,最后就只能变成虚胖体质,但是如果加上合理的运动和健身,那么这个人不仅会拥有完美的身材比例,还能让自己更加的健康。长租市场的发展更是如此,有句话说的好“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都是耍流氓”。如何将吸收的资本转化为“剩余价值”才是公寓人最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慢一点没关系,做好品牌才能发展和传承。